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塔斯社等多家俄罗斯媒体关注到,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已经选举产生。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布多篇文章对二十大闭幕会进行报道,并对日程安排和闭幕会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
拉丁美洲通讯社在题为《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大会闭幕》的报道中指出,过去一周,代表们就过去五年的管理、成就和挑战,以及修改党章工作进行了讨论。
古巴《格拉玛报》在对二十大闭幕会进行报道时评论称,中国将以自身发展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十大擘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
国际舆论认为,中共二十大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擘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
美联社报道称,二十大为中国未来五年设定议程。二十大报告彰显中国面对国内外挑战坚持当前道路的决心。
越通社认为,在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二十大极为重要。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日巴基斯坦》则观察到,报告阐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援引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盟主席维塔利·曼克维奇的话称,中共二十大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指明道路。
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中巴研究中心研究员穆罕默德·费萨尔认为,二十大报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国将在“塑造周边地区和平与稳定框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委内瑞拉南方电视台在对中共二十大的报道中,特地提到了到2035年中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并评论称中国一定能实现其奋斗目标。
扎根新疆大地做好非遗传承文章****** 讲述人: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学艺术学院教授 吴新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者,我更加坚定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优秀传承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信心。 200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回到石河子大学工作时,我便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开展新疆非遗保护和研究。当时,了解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并不多,这为我们的研究增加了不少困难。但困难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这是新疆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十余年来,我们扎根新疆大地做研究,从零开始探索和积累,逐渐影响和聚集起一批优秀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新疆非遗研究工作的开展。2011年,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这是新疆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机构,是集非遗教学、科研、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重要平台。中心坚持“求真”原则,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开展非遗科学研究和资政服务,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产出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出版了新疆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2016年开始,中心聚焦非遗人才培养,将其与手工艺行业发展、乡村振兴及非遗文旅融合升级等工作结合起来,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新疆、兵团现实需要开展工作。这一转变意味着我们对新疆非遗领域的研究由“求真”转为“致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疆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成果丰硕。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的绣娘左拉汗,是我们承担的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遗研培项目哈萨克族毡绣布绣研培班第一期的学员,参加培训时她已经70岁了,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学员,却也是最努力、接受新理念最快的学员。参加培训后,左拉汗成立了哈萨克族刺绣合作社,不仅自己年收入突破五万元,还带领连队妇女职工一起创业致富,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一次让我们提振了信心。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的独特作用,继续在“求真”和“致用”上下功夫,力争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升级、服务社会发展和更加系统性的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光明日报记者赵明昊、光明日报通讯员甘秀叶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05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