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
数据来源:教育部 制图:张芳曼
根据教育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已全部接入互联网,超过3/4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条件全面升级。
据介绍,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形成了数字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数字化教学应用逐步扩大、师生数字素养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为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21年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比201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超过3/4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总数超过400万间,学校配备的师生终端数量超过2800万台。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条件全面提档升级,基本形成了网络覆盖完全、线下多媒体教学空间和网络教学空间融合的泛在化学习环境,为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将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平台在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个板块基础上,拓展至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经验、教材10个板块,共53个栏目。平台现有资源总量4.4万条,是改版前的4倍;其中,“课程教学”板块资源2.5万课时,是改版前的2.9倍,覆盖30个版本、446册教材。这些优质资源有效服务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改进、农村优质资源共享和家校协同育人。
教学融合应用更加广泛深入。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在教研、教学、作业等各个环节,积极主动地使用数字技术,创设了同步课堂、专递课堂、智慧课堂、双师课堂、智慧作业、网络教研、线上答疑、自主学习等多场景应用,加强教学数据的分析反馈,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自2022年3月上线以来,平台浏览总量快速上升,基本形成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记者吴丹)
重庆2023年预期目标GDP增长6%以上******
中新社重庆1月13日电 (梁钦卿)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从2017年的2.0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2.9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3%左右。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3日开幕,重庆市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2023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争取实现更好的结果。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全市有力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经济发展保持了多重压力下的恢复态势。
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重庆六个支柱产业产值规模均迈上千亿级台阶,汽车、电子产业分别达到4500亿、7000亿级规模;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200亿元。
胡衡华表示,未来五年,重庆市将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
报告指出,重庆将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同时,系统布局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新一代超算、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